長大以后的樣子和小時候的“樣子”關系很大嗎?
答案是肯定的。
那么,那些小時候“聽話”的孩子長大后都怎么樣了?
在知乎上搜索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禁令人蹙眉深思... ...
但值得慶幸的是,拿“聽話懂事”作為評價【好】孩子的這一標準,終于被質疑。
孩子并不是提線木偶,怎么可能事事都與有著幾十年經驗的父母觀念一致呢?
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;
思想形成人的偉大;
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。
—— 帕斯卡爾
所以,父母希望孩子事事聽話,力求省心的愿望是不切實際的。
多年前的【藥家鑫案】曾一度引人深思,在父母眼中聽話、內向的藥家鑫是不可能做出殺人的事情的。
藥家鑫的媽媽在采訪中說道,“藥家鑫有自己的想法,但從不敢違抗父親?!?br/>
還有這樣也非常重要的一句,“想不出我們錯在哪了,難道對孩子嚴格也是錯?”
從小到大一直聽從父母旨意的藥家鑫,從來得不到夸獎、得不到父親的“偏愛”的藥家鑫,長大后的他自卑、內向、害怕失敗、心理扭曲、經常想自殺。
形成一個人性格特點、價值觀念的因素非常之多,但不可否認的是,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尤為重要的一個。
聽話原因
既然被要求聽話是違反孩子本性的,那么為什么很多孩子都甘之如飴呢?
僅分析負面結果產生的原因,得到以下結論:
從上面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,討好——“聽話”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愛,父母的笑臉,是一個原因。
《小歡喜》中患上抑郁癥的英子,順從媽媽皆是因為懂事,這是另外一個原因。
而藥家鑫的順從,是因為不敢違抗。
避免“偽聽話”
家庭是底氣,是后盾,是避風港,還是讓人想逃離的遠遠的地方都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方式。
傷害總是在不經意間累積形成的,距離疏遠并非一朝一夕造就的。
給予無條件的愛
在生活中,父母是否過于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、成績,而忘了關注孩子自身的情緒和需求了呢?
《朋友請聽好》綜藝節目中,一位帶著“媽媽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”的疑惑的高中生致電節目熱線訴說煩惱。
《朋友請聽好》節目中有一位初中生寄來的信件講道,父母要給我的臥室裝攝像頭,我說我有自己的隱私不應該裝,他們理直氣壯地說能有什么隱私是做父母的不能看的?說同事給孩子裝攝像頭都沒有講出來我們講了就很好了!
這位網友的感受大部分父母都能理解,并給與支持。
那是因為這位初中生的父母的做法夠夸張,夠荒誕。
真正的尊重、傾聽孩子內心想法的父母,會重視孩子的每一句話。
一位知友(高中老師)分享的真實事情應該被所有父母看到:
大渡口校區
電話:023-6887-5566/199-2322-4099
地址:重慶市大渡口區松青路1099號新天澤國際廣場2F
巴南校區
電話:13883660721/QQ:281345149
地址:巴南區旭輝樂活城25A一3F
楊家坪校區
電話: 17723580269
地址:重慶市九龍坡區花半里路6號附6號
校區公眾號 | 大渡口校區 | 巴南校區 | 楊家坪校區 |
掃一掃,獲取資訊 | 課程咨詢 | 課程咨詢 | 課程咨詢 |